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医院形象没有特色,看设计师如何让它“改头换面”

作者:邓琳爽 丁涛 戴文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精益化思维下的上海安达医院改造

重生之困:医院背景和改造难点

上海安达医院是一家老牌的民营社区医院,它曾经是上海第二十八棉纺织厂的卫生所,创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医院开放床位500床,虽然规模不大,但科室齐全,每天前来看病的周边居民络绎不绝。安达医院里的每一栋建筑都经历了不同年代的多次改造,由多座结构形式、楼层高度各不相同的建筑互相交错、组合而成。由最初的一座砖砌小四合院,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造前的上海安达医院

改造前,安达医院的痛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立面材质和色彩与紧邻的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过于相似,缺乏独立的形象,以至于患者经常找不到安达医院的入口。长年来,拼贴式的改建和加建,导致医疗流程完全屈就于旧有格局,流线混乱、空间利用不合理,患者就诊就像进了迷宫;许多功能空间狭窄、局促,缺乏采光;出入口人车混流,交通组织混乱;停车空间不足,入口广场停满了车辆,导致缺乏必要的室外公共空间。

改造前的上海安达医院入口广场

经过与院方的多轮沟通,我们发现这个项目的改造存在多个难点:首先,院方要求在改造的同时维持医院的日常运营,这需要解决施工图期间门急诊功能的安置、患者及救护车流线的组织、施工场地的组织等问题。其次,咬合在一起的多座建筑,有的需要拆了重建,有的只能进行改造,各自的层高和结构形式还各不相同,空间狭小、边界复杂。相邻的建筑如何施工,新旧建筑在功能和空间上如何整合,不同的层高如何衔接,成为设计方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此外,本次改造的对象为门急诊楼,住院楼和检验楼都保留原样,改造部分如何既能体现出新的品质,又与旧有建筑互相衔接、融为一体,是此次立面改造的关键。


各部分建筑年代、结构形式示意图(轴测)


重建、改造和保留部分的示意图

无微不至:设计理念和策略

经过对安达医院发展历史、现状问题以及改造难点的梳理,我们认识到,不同于以往的大中型医院,安达医院的改造不能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功能和空间设计框架,然后自上而下地实施一个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而是需要像针灸一样,为每一个具体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且,安达医院的服务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它的表情不应是宏大、高效,而应是亲切、体贴、细致入微,这就要求我们用精益化的思维来进行设计,关注每一个细节。只要能够提升患者或者医生的切实感受,再小、再细的设计,也不应放过。

(1)小改造中有大动作——改造项目的全局性思考

需改造的门急诊区域仅5000平方米,但设计以优化医院整体流程、环境,以及确保施工阶段的正常运营为目标,从全局出发,对医院的总体格局进行了调整;策划了施工阶段医院功能的腾挪和流线的布局;并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医院的各功能科室参与设计过程。

设计从整个医院的角度,重新梳理了医疗流程。由于空间局限,安达医院原有的医疗流程较为复杂、不合理,如仅对门急诊区域进行改造设计不足以提升医院的整体品质。

为此,我们梳理了整个医院的医疗流程,加强了医院内部各相关功能的联系:

通过环形的外部雨棚将原本彼此分离的门急诊楼、住院楼、高压氧舱、中心供应室等联系起来;

增加连廊以加强门诊部与住院楼内影像检查科的联系,以及住院部与门诊楼内出入院办理厅的联系;

增加连廊以方便住院部与门诊楼内镜中心的联系。

设计将门诊和医技单元模块化,并通过一条4米宽的医疗街组织各模块,缓解了整体空间不足带来的局促感,提升了医院内部空间的可识别性。每个单元都由护士站、候诊厅和诊室组成,候诊厅沿医疗街布置,通过透明的玻璃与医疗街隔开。患者只要找到医疗街,就能看到所有候诊厅,方便其快速找到就诊科室。


改造内容示意图(爆炸图)

门诊单元分析图

为了保证医院在改造时能维持正常营业,设计综合考虑了施工各阶段患者的流线安排和医疗功能的腾挪。设计利用医院西北侧的三角空地建造了临时门诊,将入口广场分为两个区域,南侧为救护车和行人通行廊道,北侧为施工堆场。

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动员了门急诊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在1:100的实体模型上进行了流程模拟,确保医疗流程的设计符合医生、护士、患者、医院管理者等各方的使用需求。 

模拟照片

(2)小空间里做大文章——扩大空间感的设计策略

设计需要在不到2000平方米的三角地内,安排下一座500床的医院门急诊楼,如何既满足功能房间的增加,又让空间尺度宜人,是设计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问题,设计通过各种精细化的设计,从提高空间组织效率和优化空间视觉感受两方面应对解决。

在空间组织上,设计将相关功能整合在一起增大尺度感。如,主入口大厅整合了分诊、挂号、取药、门诊服务、出入院办理等多项功能,面积为原来的三倍,这些功能的高峰期各不相同,这样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又可以在任何时段都不显得拥挤。输液室与急诊大厅联通,急诊大厅内也设置了医疗带,输液患者较多时可将急诊大厅作为灵活的扩展空间;门诊大厅、急救大厅、急诊大厅横向联通,沿入口广场向室内看,连续的大空间显得通透开阔。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门诊大厅

同时,设计既充分满足了需要大尺度的空间,不让人感到一丝局促,又精细安排了小尺度的空间,没有半寸浪费。如,门诊大厅的面积接近300平方米,急诊急救大厅的面积接近200平方米,共占门急诊楼单层面积的25%左右,较大面积的大厅有利于应对就诊的早高峰;医疗街宽至4米,有利于患者寻路,识别目标科室;由于门诊单元尺度不大,设计便取消了走廊上的二次候诊,缩小走廊尺度,将候诊集中在候诊厅区域,此举既节省了走廊面积,将面积集中在候诊厅上,又避免了二次走廊候诊带来的混乱;通过精细化设计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缩小诊室,将诊床从传统的诊室后部调整至门背后,明确将医生和患者活动区域区分为内外两个部分,通过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行动范围,既缩小了空间尺度,又减少了医生的行走距离,一举两得。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医疗街

在空间视觉感受上,设计通过雨篷、玻璃、灯膜、自然光等设计元素扩大空间在视觉上的体验感。如,门急诊大厅的长边沿入口广场展开,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和室外横向延展的雨篷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加强了室内外的联通,从而扩大了大厅空间的视觉感受;挂号和取药窗口的排队区设计了大面积的灯膜,避免了层高较低带来的压抑感;医疗街两侧布置了候诊厅、输液厅等大空间,与医疗街通过透明玻璃隔断;且通过东侧的候诊厅和输液厅,以及南侧的庭院可引入自然光,扩大了医疗街的空间感。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门诊大厅

扩大空间感的另一举措是通过各种设计手段明确区分步行空间和等候空间,加强患者使用空间时的秩序感,避免拥挤和无序带来的空间局促感。如,在入口大厅,通过玻璃屏风、地面图案等区分预检区、排队区和走廊区,避免人流对冲;在门诊单元通过吊顶材质、灯光明暗、地面色彩等区分候诊区和走廊区,避免患者在走廊聚集。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出入院办理厅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医疗街

(3)小细节上用大心思——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安达医院服务的患者大多是社区居民,其空间品质的提升需要注重其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在便民功能上,每个候诊空间里都设计了嵌入式的直饮水机,安排了充电宝租借机器的放置位置;在儿科,设置了专门的哺乳室和儿童卫生间;室内的每个转角、每个台面都进行了弧形的柔化处理,避免患者被磕伤、碰伤;输液大厅的下部做贴膜处理,既保证了医疗街的通透性,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环绕式的护士台造型独特,便于患者找到护士台,同时也保护了护士在工作中的安全性;利用地面的曲线装饰线条导引患者行进方向,既美观又直观,方便患者寻路;针对廊道中主要的标识牌,我们将卫生间、检验科等不会发生变动的功能做成固定的发光显示,而将门诊科室做成可更换的贴膜,既考虑了发光效果,又考虑了可更换性。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候诊厅和护士站

在安达医院空间氛围的营造上,设计以温馨、舒适、简洁为目标,与一般医院内饰以冷色调为主不同,该医院的内饰采用冷暖结合的方式。内墙材料采用铝板贴质感仿木纹膜,既保证了墙板的耐久性和防火性,又使医院显得温馨、自然、放松;玫瑰金的不锈钢线条用于强调窗口区域、点缀墙面;灯光采用4000k自然光色,营造温馨氛围;顶面和地面采用白色和浅灰色材质,突出医院的洁净感。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儿科门诊

在外墙材料上,为了与住院部米黄色的真石漆材料匹配,新建筑采用了与其色彩接近的西班牙米黄石灰岩,并结合铜色的金属铝板突出新建筑的特色,与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建筑风格拉开差距,形成安达医院独有的标志性建筑形象,便于患者寻找。由于原有结构无法承受干挂石材的重量,设计师特地选用了铝合金蜂窝石材的复合材料以减轻重量。为了纪念基地内原有的一栋青砖建筑,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坡屋顶的形态和沿街的三角形庭院,并采用青砖纹样的穿孔铝板,作为这一部分建筑的表面材质。

改造后的上海安达医院外立面


结语

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改造,安达医院终于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新门急诊楼竣工验收后的第二天,各科室就从临时门诊搬了过来。整个改造过程中,安达医院没有歇业过一天,真正做到了无缝衔接。门急诊楼投入使用后,我们又进行了多次的回访,询问患者、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意见,其中收到最多的反馈是整体形象、品牌感和标志性加强了;出入口和内部流线理顺了;空间宽敞了,效率和空间品质提升了。当然也有一些遗憾,如五官科医生反映,他们的科室对隔声要求比较高,五官科的诊室可以不需要专门的医生通道;无法直接采光通风的内窥镜室的空调系统与可以采光通风的五官科连在一起,过渡季节温度难以调节等。通过这些回访,我们更清晰了这次设计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未来需要改进的问题。

回访中,我常看见住院部的家属推着的老人在医疗街二楼散步,在窗口看夕阳。我想,他们应该是喜欢这个空间,能够在这里感受到舒适和放松的吧,这也是我们作为设计师最大的欣慰。

在医疗街散步的老人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胡冰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