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CHCA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癌医中心医院设计方案展示

作者:Alex Wang(王翔) 豪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HKS Architects (Chi

“光”的存在、“疗愈性环境”、 “与社会群体的连结” 及“全人照护”,是本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缘起

2007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先生历经前妻林淑如、胞弟郭台成先后因乳癌、血癌逝世的伤痛,决定创办永龄基金会积极推动抗癌。2008年12月,永龄基金会向台湾大学捐赠新台币一百亿,打算合作兴建一座医学中心级的癌医中心医院与治疗癌症最先进的质子中心。经过10多年的筹备,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癌医中心医院已于2019年正式营业,郭台铭先生感性表示,这是给已逝妻子的最好的礼物。

接下来,医院会与台湾大学合作,进行生医工程领域的研究,包括医疗设备器械及材料技术的研发、尖端治疗设备的引进、干细胞移植中心的建设等,并围绕预防医学中心展开合作与营运,以期做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并实现个人化的医疗。台湾大学以台大医院公馆院区作为合作地点,将其开发为生医科技园区,除癌症医院、质子中心、医工研究外,大学也希望结合自身农、工、电资、生科等学院的研究实力,形成高精尖产业网络。


设计灵感

基地位于台北市市区与四兽山自然地景交接处,缓和起伏的河海交界、平原、丘陵与台地,延伸出柔软且富有韵律感的地貌线条。台湾大学位于台北市区正南端,以大片的开放空间与郊山相连,又有建国南北路及罗斯福路的都市绿廊相绕,绿意群聚,是生态台北中尤为重要的生态连结器。

大自然所延伸出的柔软地貌线条与人造都市纹理,在此交织成建筑的弧形外轮廓——“圆”,寓意生命的循环不息,呼应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这样的设计意在突破既有医院设计普遍存在的刻板规则——过于讲究医疗行为的功能性,而忽略城市涵构对于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建筑物体量布置与造型设计需要考虑如何让都市纹理自然过渡至自然纹理。设计方案藉由垂直与水平向建筑元素的叠加转换,达成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过渡。

平面与立面的元素构成




设计目标

愿景:减少台湾癌症的发生率,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任务Fighting Cancer with HEARTS-Hope, Education, Alliance, Research, Technology, Services

目标:

1.成为华人第一的癌医中心。

2.成为以卓越医疗为核心的研究教学平台典范。

目的:

1.提供卓越的癌症治疗方式:设备、质子中心、技术、药物及流程。         

2.建立个人化医疗及个案管理师制度。

3.强化门诊服务,以提高效率、增加患者资源。

4.开放式构架,邀请各医疗机构分享研究成果和医疗设备(质子中心)。

5.积极培育国际级癌症相关领域之教研与服务人才,加强对民众防癌观念的教育。

价值观:

1.以团队为主的诊疗。

2.开放平台,分享服务。

3.尊重患者和医疗团队。


功能布局

基地唯一面临道路为基隆路三段155巷,为减少对道路及过往行人的压迫感,本方案将建筑体量整体向内侧推移,退界让出适当的空间给外部行人,同时将沿街建筑物高度限制在五层之内,并且在其周边留设有大量开放空间,作为与临地设施之间的缓冲地带。

根据校园建筑的分布,方案于校园宿舍一侧布置住院照护病房,使得住院患者能拥有一个较为安静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基地南侧为台大校园的学院,平常较为热闹繁忙,于是将普通医技功能布置在此。

翠微生活街以其弧状轴线,统合基地各栋建筑,界定基地主入口及主要建筑动线。作为院区的主体,翠微生活街在串联各项功能的同时,也区分西侧门诊中较为普通的医技功能治疗区以及东侧医技功能较为复杂的特定治疗区。

此外,考虑到门诊人流量较大,遂在本方案中,将一般门诊布置在临近道路的一侧,且南侧留有较大的开放空间,方便患者及家属的及时疏散和通行,避免造成拥堵。而针对专科治疗持续时间较长的特性,方案特意将专科治疗布置在主体大楼及前栋位置,可以缩短患者的就医流线。综上,本方案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使得医院能够良好运营。


建筑设计

基地位于台大校园东侧,与辐射科学暨质子治疗中心及生医工程馆,串联形成校园的「生医研究轴」,藉此开启全新的产学合作模式,鼓励跨领域的研究交流。由于现址道路宽度有限,地上十层以上的建筑容易造成视觉上的压迫,因此建筑师运用宽广的弧线来整合基地上的各栋建筑,与邻地界定出友善之区隔。

台湾大学校园由各个学科性质相近的系所群聚,形成了学院建筑群组,奠定了以学院分区为基础的空间结构。癌医中心的院址位于基隆路的东侧校区,与新建的生医馆一同形成东校区的学院主轴。

本项目方案可视为台大校园与医学院的一部分,既有校园建筑分割比例已成为行人视觉辨认系统的一部分;为配合校园整体的发展,本方案立面的开窗形式及垂直与水平分割比例系统,均取自台大师生每日进出的建筑与空间。建筑物外观使用明亮色调,采用较为活泼、充满生气的风格,并与校区建筑物裙楼主色系相呼应。

台大医院创立于1895年,原为日据时期的“台湾医院”,历经数次的迁建、改建、增建与新建,医院各栋建筑分别呈现出建造当时的建筑设计潮流——和洋混合风格木屋、巴洛克装饰风格的旧院区,以及现代主义功能大于形式的新院区建筑。本方案撷取可保留或转化的旧建筑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在新建的台大癌医中心医院建筑中。例如,存在于旧院区角落的阳光室,一方面我们将其比例和分割方式运用在新建筑的立面上;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新建筑中设计了一个“阳光室”—— 温暖的光线除了能带给空间使用者感官上的舒适外,亦能为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心理上的疗愈作用。

建筑外墙大部分以贴面砖为主,并选用耐候性较佳的表面处理方式,便于日后维护管理。主体大楼采用金属幕墙系统,以塑造现代、先进的医学中心形象。建筑物开口处选用微反射玻璃,结合深凹窗设计,减少日射得热与建筑物空调耗能。

主塔楼南立面

主塔楼北立面

主入口夜景

主入口雨棚细部夜景

台湾地震多发,加之为打造出舒适明亮的空间和开阔的视野,项目塔楼部分使用了非对称和弧形的设计,这为结构设计带来不小的挑战;不规则的形状也给地震过程中结构变形的分散带来难度。因此在本项目中,除了传统的梁柱结构之外,项目还增加了BRB构造(防屈曲约束支撑),BRB利用一层坚固的外层围束支撑其主核心,让内部材料变形并吸收地震力而不会屈曲,就像汽车的避震器,钢管内的材料能压缩并将冲击吸收消除。


设计亮点

1. 社会联结——翠微生活街

翠微生活街宽广的广场连接医护宿舍与公众区域的末端,利于医护人员进出,并为随时有可能的紧急需要提供工作空间。翠微生活街同时整合了主体大楼及南北栋建筑,当访客身处其中时,可以轻易看出门诊区域全在翠微生活街的同一侧,而主体大楼的入口则位于另一侧。采用这样的建筑设计,可以简单优雅地串连不同性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提供医、护、患者及家属透气与调整情绪的空间。

翠微生活街

翠微生活街北端近景

翠微生活街顶部利用采光天窗构造,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中庭。借由户外光线的引入,除提升了空间的整体亮度之外,还减少了日间照明的用电量。

翠微生活街南端近景

2.光的存在——希望光塔中庭

采光天窗的设计可令患者及家属享受温暖的阳光与自然通风,亦能发挥它们的自然疗愈作用。主入口门厅及门廊以大弧面面向室外的花园前景,花园中的植物色彩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视觉填充,减轻人处于室内的压力,而鸟蝶飞舞提供了欣喜的生命希望,有助于实现医疗行为的正向心理建设。公共艺术拟设置于希望光塔中央,并可结合照明与疗愈医学意象,作室内空间设计主题。

屋顶花园俯视希望光塔

希望光塔内景一

希望光塔内景二

开窗导入和煦的阳光,在大厅呈现光影的韵律,以清晰的空间变化引导由公共到私密的视线与人流序列。延伸室内绿意与户外水景可以提升医疗空间品质,圆弧形曲线的建筑造型则能减少心理压力,同时提供高效率的流线。

屋顶花园俯视希望光塔

屋顶花园平视希望光塔

由于台湾水平日照及南向垂直日照都会影响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热负荷,因此本方案使用采光天窗配合遮阳板进行整体设计,以此减少内部空调耗能,提升环境质量。遮阳系统以结构为枝、玻璃为叶,象征再生、希望的光线洒入建筑内部空间,自然的气息借由天空光线由地上四层向地下三层蔓延渗入。顶部水平向玻璃面采用50%透光率的网点玻璃,阻挡日照直射,降低建筑内部空调能耗。

3. 疗愈性环——屋顶花园

建筑物体量的进退与不同高度的屋顶花园的设置,让校园现有的景观与建筑纹理在基地内产生衔接、过渡与融合。屋顶花园系统以绿意、阳光、远眺等空间特色,为长期与癌症对抗的患者及家属提供接触自然的无形治疗。它在供人员休憩之用外,还有减少都市暴雨洪流与改善建物微气候的功效。

屋顶花园

地面疗愈花园

希望光塔与疗愈花园透过绿意与夜间照明设计,成为建筑物的主要精神象征。充满绿意与色彩的外部环境及开阔的室内空间,营造出有温度的自然氛围,将永续、乐活、社会联结与全人照护的理念,具体落实于建筑空间中。

4. 全人照护——前沿医疗规划

项目以「全人照护」为设计理念,提供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同等的尊重,藉由良好与人性化的工作环境,间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品质。


主入口大厅

初诊中心

初诊中心等候

患者资源管理中心

护理单元阳光室


会议中心

会议中心前厅

患者康复中心多功能室

手术区分四大区,手术室、辅助空间、术前准备和恢复室,并分为大、中、小三种手术室。手术区西南角配置手术护理办公室及值班室,临近手术室但无需进入手术洁净区。该区右侧预留有未来设置IORT外科手术及IMRI的空间,为功能扩展提供弹性。术前准备共18床,术后恢复共16床及1间隔离恢复床。术前准备室及恢复室可弹性调度使用,以配合上午准备室患者较多,而下午恢复室患者较多的情况。中央无菌走道洁净程度最高,气流由无菌走道向两侧手术室送出。

手术中心洁净走廊

复合手术室

护理单元护士站




标准病房

外科ICU每两间病房设计一个分护士站,便于就近观察照顾患者。ICU病房靠建筑外墙,提供病房内的自然采光,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与生理时钟的调整。家属等候区接近希望光塔挑空空间与三层空中花园,可以舒缓其紧张焦虑的心情。

重症病房

外科ICU中心护士站

根据肿瘤患者感控等级需求,对比手术室设计设置整个护理单元为洁净区,出入口为更衣转换的空间。考遵循感控原则,采用正压设计,等级10,000的洁净程度,以及恒温恒湿设计。浴室采用干湿分离,厕所考虑患者安全,靠外墙设计,方便陪伴区的家属照顾看护。同层设置干细胞实验室,为从研究台到病床的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化疗中心

地下一层结合希望光塔布置影像科、核医学科。希望光塔下方布置院史陈列区,完整呈现医院建设的起源及项目设计建设的过程。由中央采光圆井引进的自然光线,整合放射治疗与日光充足的区域,令准备接受放射治疗与质子治疗的患者,以及其家属均可享受舒适的等候空间与各项后勤支援。诊断与放射治疗都集中在本区,自然温暖的室内建筑材料配合采光,有助于降低患者对未知的恐惧。

希望光塔-地下一层院史展览中心


项/目/概/况

客户:永龄基金会和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医院

地点:中国,台湾,台北

用地面积:85,015平方米

建筑面积:125,685平方米

床 位 数:500床

服务内容:总体规划、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核,医疗流程规划、空间任务书

业主医疗运营端参与共创设计 | 医疗创新 & 流程优化:

Huey-Wen Yien (尹𢑥文) | M.D., Ph.D., EMBA, CEO

项目负责人:

Alex Wang  

AIA, LEED AP BD+C

项目主创设计:

Shannon Kraus

FAIA, FACHA, LEED AP, MBA

医疗规划负责人:

Bruce Johnson

AIA, LEED AP

建筑负责人:

Alexander G. Ling(林之刚)

AIA, NHAC, EMBA

项目建筑师:

Chiang Laurence

MBA, AIA, REALTOR | LEED AP, WELL AP, NCARB

台湾当地合作设计事务所:

潘冀联合事务所


结语

台湾大学癌医中心医院的设立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级的癌症医学中心。“光”的存在、“疗愈性环境”、 “与社会群体的连结” 及“全人照护”,是本案设计的核心理念。设计师将永续、乐活、社会联结和先进的医院运营的理念,具体落实于建筑空间中,结合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实力上,塑造鼓励研究人员与与临床服务合而为一的便利环境,为台湾的医疗环境开创崭新的未来。


全文照片版权:永龄健康基金会与台湾大学癌医中心医院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胡冰

2021年4期

CHCA中国医院建设奖

导航目录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