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5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荷兰 : 把医院还给人民

作者:李梦远/北京五合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

当今荷兰的第五次医院建筑革命,主张“把医院还给人民”,荷兰建筑师和医院管理者们反对把医院从城市肌理中隔绝出去。医院建筑本身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和资源,医院除了服务患者、医护人员和探访者外,也可以激发社区活力,改善周边环境。

随着我国医院建设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但在长久的功能主义观念及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社会背景影响下,我国的医疗建筑设计往往更侧重于工艺流程、院感控制、运营效率等因素,对医疗建筑的人文与社会属性的思考则有所不足。5月下旬,笔者有幸参加了由筑医台组织的“医养并进——荷兰、比利时医院及养老机构深度考察”活动,其间与荷兰及比利时的学者、建筑师、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7家医院。通过此次考察,深入体会了上述两国医疗建筑在人文关怀与城市性上的探索,在当前的建设实践中,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重视用户的精神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被广泛接受, 强调医疗行为不应是单纯地把患者视为疾病的载体,而是考虑患者就医时的切身需求,医院设计从满足医疗活动的高效运行转变为追求全面地体现人本观念。其中,通过营造“疗愈空间”,舒缓患者就医时的精神压力,进而保持身心愉悦的做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述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并融入了荷兰医院建设的各个细节中。

undefined

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主街空间平面图

以主入口设计为例,荷兰的医院并不过分强调大门的概 念,而是多采用宜人且富有亲和力的形式,并尽量弱化医院与城市之间的界限。人们进入医院内部,首先接触到的是咖啡厅、商业街等开放型的公共空间,他们感受到的是城市生活的延伸,因而不会对医院产生畏惧或压力。比如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建筑师在入口处的开敞式大厅内设置了餐厅、纪念品店、鲜花店、药房等服务设施,通过“U”形的主街一路连通到建筑中部的理发店、书店、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沿途还有各种艺术展览和雕塑作品。置身其中,仿佛仍行走在城市的街道或商业中心内。

undefined

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主入口大厅

undefined

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主街道上的艺术装置

在景观与公共空间的处理上,与我国医院多把医疗街置于功能区中间的做法不同,荷兰和比利时的医院更加注重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的交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将医疗街的一侧面向景观,这可能是受西方传统社交文化的影响,将公共空间作为一种社交的场合,而景观的介入则使这些空间更有积极性。

undefined

伊拉姆斯医疗中心主街

在Klimmendaal康复中心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采用了把建筑逐层升起并扩大体块的手法,减少了对地面的侵占,并把2层平面的一端用锯齿状的玻璃幕墙划分出5个半围合的小空间,同时凹凸交错的形体也增加了与森林的互动,在建筑内、外都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一作品也是2011年欧洲建筑界著名奖项密斯·凡·得·罗奖的6个获奖作品之一。

undefined

Klimmendaal康复中心的锯齿状公共空间

以人为中心的空间组织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如何让到访者快速识别布局逻辑和空间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置身于庞大而又复杂的医疗建筑时,迷失方向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焦虑,设计一套易于识别的空间组织方式则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并节约患者的就医时间。

传统的做法多依赖于主街、通道、连廊以及导向标识系统来完成层间功能及交通路径的指引,而Meander医疗中心的做法则是在水平排布的三大医疗功能区之间建立了四个公共空间,以此来容纳所有的非核心功能,这四个空间分别为主街、商业服务、温室花园和开敞大厅,传统意义上的停车接驳、商店、候诊区、开放办公区、报告厅等也被融入了各公共空间中,这些空间本身也是通往核心医疗区的路径节点。通过识别这些节点,访客可以快速定位自己和目标的位置,找到最佳路径。

undefined

Meander医疗中心的公共空间组织

undefined

Meander医疗中心内的主街和商业服务空间

荷兰的医院建筑师很擅长通过暗示和引导来增进不同空间的交流,比如迪温特综合医院就采用了1层门诊2层办公的布局方式,患者可以通过门厅、候诊大厅、主街上空穿越的开放式廊桥、楼梯,一瞥楼上医护区的情景。廊桥或直或斜的穿插变换,丰富了大厅上空的空间效果。而对于2层的医护人员来说,在楼上就可直观地观察到楼下患者的等候数量等情况。这与一些餐厅设计中,把厨房展示在顾客面前,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undefined

迪温特综合医院公共区内的廊桥和楼梯

在用户的目标路径上设置引导性强的开敞楼梯来代替导向标识,也是荷兰建筑师善用的手法,哈荷 -朱莉安儿童医院住院大厅的中心就设置了一部开敞楼梯,通过楼梯可以到达每一层病房的公共区,而每层公共区又都设有不同主题的儿童活动区,有的楼层是小型游戏、积木,有的楼层是小朋友写的贺卡组成的贺卡墙, 而在最高层甚至有一部迷你潜水艇,里面有可供儿童游戏的电子设备,这种富有引导和探索性的趣味空间在鲁汶大学医院的儿科中心也有类似表现。

undefined

哈荷-朱莉安儿童医院里的迷你潜水艇

积极回应与社区和城市的关系

随着现代医院功能和规模的不断扩张,医院和城市的关系变得愈加尖锐,大型医院为城市提供医疗保障的同时,也给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中国,许多人一方面希望就医方便,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医院周围的空气充满了病菌,希望能与其保持距离。这其中固然有一些是旧医院给人们留下的老印象,但也与我国长久以来相对封闭、孤立的医院管理模式有关。

当今荷兰的第五次医院建筑革命,主张“把医院还给人民”,荷兰建筑师和医院管理者们反对把医院从城市肌理中隔绝出去。医院建筑本身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和资源,医院除了服务患者、医护人员和探访者外,也可以激发社区活力,改善周边环境。在笔者参观的数家医院中,许多医院的公共服务都向城市和社区开放。比如Meander医疗中心的景观花园、Klimmendaal 康复中心的运动场和演出厅(这些功能区都设计了与医疗区隔离的独立的出入口),而在阿姆斯特丹的AMC医院,甚至曾有居民在医院餐厅举办过婚宴。开放的医院,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属地居民的交流,更深入地开展健康宣教,另一方面,医院内富有世俗生活氛围的环境也有助于患者更放松地完成诊疗流程。

undefined

哈荷-朱莉安儿童医院住院大厅

undefined

鲁汶大学医院儿童中心的候诊区

荷兰的医院并不以高档奢华的材料来彰显建筑审美,而是多以空间设计来体现他们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中国医院的设计思潮,也开始从过去主要解决医疗效率和医疗安全的矛盾,转向了现在全方位地重视人文关怀、环境品质、复杂的城市关系以及智慧医院等多元化的因素。通过研究荷兰建筑对人本理念的探索和创新,亦可以为我们的实践开拓新的思路。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胡冰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