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交通组织策略研究
综合医院建筑内部交通组织方式基本由水平与垂直交通组织构成,水平交通组织是指医疗街、员工通道、连廊等串联起医院各水平方向不同医疗功能组团的交通组织模式。垂直交通组织是指通过楼梯、扶梯、电梯等解决垂直方向不同医疗功能组团的交通组织模式。
文/徐晨凯 章开文(树兰医疗管理集团)
医院的内部交通组织与其他公共建筑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建筑内的水平与垂直交通组织有着复杂性。例如,在人流上,有健康人群(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患者、残重患者;在物流上则有洁物、污物之分。若医院内部道路组织不当、空间序列不流畅,将造成拥挤,增大相互交叉感染的风险,甚至可能延误抢救患者。
针对医院内部交通的组成,内部交通组织遵循如下原则:
1.不同功能间流线分离、洁污分离、传染与非传染分离,确保安全,避免交叉带来的院感等隐患。
2.为减少不必要的往返,医院的人流组织要有明确的导向。
3.内部通道动线清晰,确保主、辅道路协调合作,相应空间明了有序。
4.充分考虑垂直交通的运输量(特别是高层住院),分别设置洁污电梯。门诊量大的医院,将自动梯与垂直梯统一组织,做到最大限度地快速输送患者,也是有效的交通组织手段。
5.合理设计医院主街和交通廊,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的水平交通问题,让患者不走湿路。
6.合理布局医疗功能,正确安排医疗科室,形成简单方便的看病程序。
7.将医护人员走道与患者走道,物流通道与人流通道分离。
某医院公共大厅及走廊(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内部垂直交通电梯选择策略
垂直交通系统的核心是电梯系统的运载能力及服务水平。在设计时需要的主要参数有:交通高峰期、电梯运行周期、平均间隔时间、5分钟运载率和轿厢负载比率。因此在测算时必须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高峰时的运行状态,满足峰值用梯要求。
针对医院垂直交通设计时的主要参数,提出了如下策略:
公共交通枢纽的电梯设计形式
(1)集中设置;
(2)分组设置要考虑到强化洁污分流的要求,运行高效性,及管理控制有效性。分组设计为当前设计主流,主要是管理上采用合理的兼用模式加以控制,让电梯运行有效、高效;
(3)满足推床使用要求医梯轿厢尺寸(2.6米进深)和荷载;
(4)自动梯 8000人/t ,133人/分钟;电梯(病梯)12~15人,每层1~2分钟;
(5)应满足推床使用要求,进深需2.6米,荷载选﹥1.6T,速度﹥1.5米/秒,高层可选﹥2米/秒;
(6)配置宜全面,质量可靠。
高层病房的电梯设计形式
高层病房的主要交通方式为电梯,承担着各护理单元人流物流的运输任务。因此,电梯的数量、种类、配比设置,直接影响了使用和管理效果,甚者更易阻碍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
(1)电梯分组,效率优先:设置医护专用梯,不仅优化医护人员工作环境,还可保证医护效率;
(2)适当提高病梯配比,可增大运输力,缓解高峰人流;
(3)尽量控制病房楼层数,尽可能减小垂直交通压力,还可方便病人自主上下楼。
医院功能模式交通组织策略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将医院划分为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关系对医院整体交通组织模式有着重要作用。各区域中绝大部分人流交通的聚集地是以门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三区为主,被称为医院功能的主体。医院的主干交通便是由串联在医院各功能空间中的水平或垂直的交通体系组成的。
在应对策略上可针对不同的交通模式,明确不同交通组织模式的优劣,选择最优模式。
叠加式
叠加式交通组织模式是将门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三区叠加在一栋建筑中的组合模式。
优点:
(1)适合用地紧张而功能要求不太复杂的医院。
(2)节约建筑面积。水平交通面积大为减少,建筑空间利用率高。
缺点:
(1)可靠性差:对电梯过于依赖,一旦停电或者电梯故障,医院运行将受到极大影响。
(2)人流拥挤:人流物流往往拥挤在垂直交通的出入口处,特别是高峰时段,运输不畅、体验不佳。
(3)成本较高:电梯的前期投入以及后期运营费用较高。
(4)交通复杂:由于过于依赖垂直交通,水平交通没有充分利用,故其交通组织模式看似简单其实最为复杂。考虑到综合医院人流物流量巨大,故需要大量设置的垂直交通才能解决问题。
院落式
院落式交通组织模式是将门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三区的交通组织尽量通过水平交通解决的组合模式。
优点:
(1)通达方便:符合人群的行走方式,担架床、轮椅通行极为方便,人员物品运输直接便利。
(2)可靠性强:此点与叠加式正好相反。
(3)成本较低:此点与叠加式正好相反。
(4)流线通达:交通流线线性、网状分布人流快速分散,交通明确。
(5)环境较佳:院落式的组合模式能将环境采光等要素充分考虑,提升医院品质,特别适合用地较大的康养型医院。
缺点:
(1)距离较远、效率较低:医院物流、人流流线较长,来回走动距离较大,会造成效率下降和运营成本上升。
(2)建筑面积利用率低:水平交通完全计入建筑面积,使得医院公摊面积增大成本上升。
院落式-日本空之森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
混合式
混合式综合利用了水平和垂直两种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二者的优点,同时结合用地条件、建筑功能、地域特色等要求综合利用扬长避短。
组合方式优化:
(1)门诊区每日人流量大最大,可采用水平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有效地分散人流。
(2)医技检验、检查、影像、内镜等科室与门诊区关系密切,宜同样采用水平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并与门诊区贴近设置。
(3)住院区平均的人流量较小,没有明显的高峰特征,宜采用叠加式垂直交通模式,使院内交通更为高效便捷。
(4)手术、病理科 、血库 、ICU、中心供应等医技科室与住院区有密切的物流和人流联系,宜采用竖向的叠加的模式与住院部一并设置同时采用专用的垂直交通系统如电梯实现污物,标本,血液等物流的传输,以打造快捷、高效、安全的交通流线。
混合式-杭州之江医院
医院各部门交通组织策略
医院主题的各个科室由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同时因功能空间大小和布局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内部交通组织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建议在设计中将空间形式相似,功能相近,联系紧密的科室组织在一起,并由合适的交通系统进行组合串联。
针对不同的部门,提出如下策略:
门诊区内部交通组织
门诊区是医院的对外窗口,由于其人流量、交通量巨大,再考虑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门诊部往往采用分层叠加的模式设置在建筑的底层(多为1~4层)。
同时门诊区的人流有汇集、疏散、再汇集的特点,因此门诊区交通组织的关键是解决各个楼层的科室与公共部门之间的联系,例如,功能设置上一般情况入口层设问询、挂号、收费、药房等部门;诊室设置将人流量大或者病人行动不方便的科室尽量设在较低层以方便病人。可将功能相似或相关的科室设置在同一楼层,并通过水平交通连接;楼层间可通过垂直交通连接来运输不同需求的人流、物流。
住院区内部交通组织
住院区主要由出入院、护理单元、药房、静配中心等辅助配套功能组成,住院区主出入口周边设置配套商业餐饮等功能区块,护理单元以楼层为单位叠加布置。住院部设计重点是垂直交通中的入口、出口、人流、物流以及药物、污物收集和运输,一般垂直交通中独立医梯、药梯、污梯等来解决。住院区若有两栋以上的住院楼,楼宇之间宜用连廊连通各自垂直交通体以方便其医疗资源及功能的共享。
医技区内部交通组织
医技区是医院的技术支持系统,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以诊断为主和以治疗为主的科室,另外还有以供应为主的科室,因空间功能的形式不同,但大多需要大柱网大空间,因此设计一般将他们组团设置成医技区。另外,诊疗流程往往需要病人同时需要做多项检查和治理,医技区的设置避免了病人因流线和诊疗项目的分散在不同科室之间的迂回带来的交通混乱。同理门诊区,医技区也应将人流量大,和急诊急救联系紧密的检验科、影像科、功能检查等科室设在低层。
各部门之间的交通组织
因门诊区与住院区都需要医技区的支持,故往往将医技区设置在门诊、住院两区之间,以方便各取所需,因个别医技科室只和门诊区或住院区有较紧密的联系,可把此类科室布置在门诊部或医技部之中。
(1)医技检验、检查、影像、内镜等科室与门诊区关系密切,宜同样采用水平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并与门诊区贴近设置。
(2)手术、病理科、血库、ICU、中心供应等医技科室与住院区有密切的物流和人流联系,宜采用竖向的叠加的模式与住院部一并设置同时采用专用的垂直交通系统如电梯实现污物,标本,血液等物流的传输。打造快捷、高效、安全的交通流线。
医院内部自动化物流组织策略
医院的内部物流在医院的交通组织中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中,医院物流自动化系统因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降低差错、提升管理水平以及节省人力成本等优点。
医院自动化物流输送的主要物资包含了生活所需、医疗所需、保障所需,有药品、输液、临时医嘱药品、手术器械、检验标本、治疗包、一次性无菌物品、后勤物资等清洁物品,以及有污染物品。这就要求了医院自动化物流系统需全天候运行,短期内能够输送大批量物资,并保证能够随时输送,同时因医院物品繁杂,在运送过程中要保证平稳、安全。
医院的内部物流主要形式有气动物流、轨道小车物流、中型箱式物流和AGV小车物流等。
医院内部自动化物流示意(图片来源于网络)
类 别 | 输送 模式 | 传输重量和速度 | 输送物资类型 | 智能化程度 | 优缺点 |
医用气动物流系统 | 管道输送 | ≤5kg, 5~8m/s | 标本、药品、小型器材、单据 | 中央控制、传输速度快,但整体运送效率不高 | 优点:对建筑结构要求较小;传输速度快。 缺点:运送量小,种类受限 |
轨道小车物流系统 | 轨道架空输送 | ≤15kg, 0.6~1m/s | 标本、药品、小型器材、单据、文件、X光片、档案 | 中央控制、全流程监控、自动纠错,需人工输入起始地址,且需“叫车”程序 | 优点:应用范围广,较稳定。 缺点:需要预留竖井,吊装受层高限制;运输中车体易翻转,不易用于运输易碎、滴漏物品 |
AVG机器人传输系统 | 无轨地面输送 | ≤80kg 0.5m/s | 批量重型医院物资,如被服、餐饮、医疗废弃物 | 电梯轿厢式升降模式,全流程监控、自动装卸、自动充电,多模式切换 | 优点:可输送批量和大型物资 缺点:需对原货梯改造,占用一些地面通道 |
箱式物流系统 | 输送线输送 | ≤50kg 水平0.4m/s、 垂直1.75m/s | 除污染物以外的所有物品 | 中央控制,全流程监控、差错自动处理,全程自动输送 | 优点:运输的物资种类广泛,平稳 缺点:需要预留竖井,占用一些医院空间 |
由上表的比较可知,轨道小车物流和箱式物流可作为一般新建医院的主干物流系统,气动物流因其运送种类受限和AGV机器人物流需对货梯改造且占用地面通道不适合作为医院主干物流,但可作为辅助补充物流。根据每种物流的特点,针对医院内部物流提出了以下策略:
主干物流的选择策略
轨道小车物流因其应用范围广,较稳定,箱式物流运输物资种类广泛,且输送过程平稳,可作为一般医院的主干物流系统。
1.箱式物流及轨道小车物流的比较
轨道小车物流 | 箱式物流 | |
传输重量 | 一般为10~15kg | 30~50kg |
传输速度 | 水平0.6m/s,垂直0.4m/s | 水平0.4m/s,垂直1.75m/s |
主要传输物品 | 药品、小型器械、标本、文件、档案、单据、X光片、少量中心配液等 | 药品、小型器械、标本、文件、档案、单据、X光片、配液、较大体积的器械、被服、消毒供应包等 |
平稳性 | ①传输中车体会翻转,对物品的冲击较大 ②不适合滴漏、易碎物品的传送 | ①传输过程中呈水平运输状态,对物品冲击较小 ②适合检验样品,易碎物品的传送 |
箱体容积 | 多为30L 传输过程需密闭输送,存取繁琐 | 32L~95L 箱体容积较大 |
输送效率 | ①车离不开轨道,空箱仍占用轨道资源 ②发送必须叫车 ③连续接收,使用者需等待空车往返 | ①空箱无需占用系统资源 ②连续发送无需叫车 ③可保持连续不间断快速接收 |
便携性 | 需人工输送目的地 | 扫描条码或RFID芯片,放至输送线上便可实现自动输送 |
2.箱式物流及小车物流选择策略
箱式物流对建筑的要求较高,整个系统设备占用一定的医院空间,需要在医院建设中考虑井道及水平通道的预留,设备水平分拣线主要安装在建筑物设备层或地下车库吊装,工作楼层则可吊装在天花板内,在有人作业的地方落地,建议最好在新建医院中作为主干物流。轨道小车物流平稳性、输送效率及便携性虽不及箱式物流,但其应用范围广泛,在空间及硬件条件受限的医院可作为主干物流。
某箱式物流站点
3.机器人物流的应用策略
机器人物流可输送批量和大型物资,其活动无需额外铺设轨道,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配置柔韧性更强,但单个引导车的价格较高,运行过程中遇人或遇物即停止,一般可作为终端至输送点的接驳手段,多用于解决手术室、中心供应室、检验科、病理科、药房等内部科室的最后50米运输问题。
4.气动物流的应用策略
气动物流输送系统传输速度快,对于体积小、重量较轻的物资(如处方单、小盒药品、少量标本)输送具有优势,可以解决医院琐碎的物流传输问题。故气动物流多用于手术室、检验科等部门的内部流线,用于输送应急药品、标本等时效性较高要求的物资,成为医院物流的快速通道。
编辑:马志晖
美好医院建设新时代
建筑视界
案例
聚焦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