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医院:详细解读水平集约化的“第五代医院”如何设计
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医院以“第五代医院”理念为主导,从建筑设计出发组织全新的医疗流程,借鉴交通建筑综合规划内外交通,并通过建筑师视野下的综合性技术控制,建成了MDT模式下的“第五代”综合性医学中心。
文/张远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建筑师)
欧阳文麟(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师)
项目信息
建筑(方案设计):张远平 夏志伟 蔡琳玲 官东 王龙波 庹量 欧阳文麟 黄一夫 刘量 钟柳 韩笑 李宗虎
建筑(施工图设计):张远平 匡金玲 韩艺文 庹量 欧阳文麟 易立恒 钟柳 黄一夫 张溢韬石梅 赵祺 丁越佳 李宗虎
结构:周劲炜 付利兵 徐新光
给排水:王勇 蒋龙
暖通:路越 张国昊
电气:李先进 廖洪根 聂琨
智能化:余强 王宁
装饰:徐进 肖巍
幕墙:殷兵利 赵鑫
项目背景
四川省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与成都毗邻,是一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地级市。德阳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位于德阳市旌阳区,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该院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为一体,开放床位1739张。医院现有检验科、神经内科、普外科3个省重点学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1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6个市级重点专科。新建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医院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北部,新院与老院直线距离约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13.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400张,是一个以“第五代医院”为设计理念的水平集约化医学中心。
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医院鸟瞰效果图
“第五代医院”的理念
“第五代医院”是在法国医疗改革进程中,根据历史发展、国家法律、医疗体制、医院运营、患者权利、建筑形态等方面全面改革的医院类型产物。第一代医院是小型个体化牧师诊所,第二代医院是中小型古典医学的教会医院,第三代是大型综合性现代医学的教会医院,第四代是目前正在大量使用的大型综合性竖向发展的现代医院。第四代医院往往受到城市用地的限制,形态向高层发展,依赖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手段,使得建筑内竖向交通的压力与日俱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运营效率与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院发展的历史沿革
对于“第五代医院”的构想,一个重要思路便是让建筑水平化、横向化发展,让医院“躺下来”。建筑以多层与中高层为主,通过降低医院的建筑高度,建立水平联系的各个医学中心,以此实现医学中心的横向组合及建筑多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医疗功能与医疗生活街、服务大厅、景观中庭的多维组合,注重更为高效便捷的水平交通组织,大大缩短患者坐电梯、等电梯的时间,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院由垂直化向水平化的布局演变
本案例是以专科医学中心、急诊中心围绕门诊医技平台布置的集约化医院,门诊医技平台集合了多学科诊疗平台、核心医技平台、中心手术平台,最大限度实现核心医疗资源的集中化与共享化。
形式、空间、功能一体化的MDT诊疗模式
MDT模式下的医学中心 “第五代医院”的第二大特点是以MDT诊疗模式的医学中心、医技平台代替传统门诊医技和临床科室的功能组合模式。多学科会诊(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学科医疗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过程。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与误治,缩短患者治疗前的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最佳治疗手段,改善患者预后。学科中心管理模式下的医学中心化是“第五代医院”在MDT理念下对医院科室的大幅度重组。本案例各医学中心基于人体身体部位进行科室整合,形成头颈中心、胸部中心、腹部中心、肿瘤中心、急诊中心等。患者进入医院,无需面对传统医院复杂难懂的科室类别,只需要判断疾病发生的身体部位,便可有针对性地寻医就诊,真正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大程度上简化患者的就诊流程,使患者在治疗前可以得到所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的综合评估,以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
MDT为主导的“大科室”划分
形式、空间、功能一体化表达 建筑形式的确定大多源于功能与环境的诉求,建筑设计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是现代主义设计手法的重要目标。建筑形式与空间呼应功能需求,水平展开,采用集约化布局形态,各医学中心以门诊医技平台为核心,大专科中心呈鱼骨形与其紧密联系,并根据与医技的效率关系因素综合布局(如急诊中心布置在已建妇儿中心与综合院区之间,头颈中心、胸部中心、急诊中心靠近手术中心布置),打造资源整合、技术共享的综合技术集成体系。
建筑体量与学科中心的逻辑关系
除此之外,各医学中心赋予了较高辨识度的主题颜色体系,以颜色区分功能,增强建筑的可识别性与可达性。色彩体系同时纳入装饰、标识、AI系统设计范畴,病患进入院区,根据标识所指示的颜色导视,便可便捷到达对应的医学中心。建筑以丰富柔和的彩色界面沿城市展开,使建筑整体更具现代气息与浪漫主义色彩。建筑表皮以复合铝板为主,以米白色为基色,以低饱和度的有色铝板作为医学中心的主题色。空中公共交往服务空间以“织物”表皮塑造,材料可透气并有一定的透光率,作为建筑西侧遮阳为主装饰性表皮,降低建筑物能耗。
颜色区分功能,增强建筑的辨识性与可达性
在建筑内部的装饰方案、标识设计同样也与医学中心的功能布局逻辑相统一。除了提炼德阳城市历史文脉,建筑内部展墙以医院的历史沿革为脉络,动态展示与静态装置相结合,传承“医术人心,关爱生命”的德医精神之外。还以具有辨识度的颜色体系作为各个中心内部空间的装饰主题,作为文脉在地性的表达。从“大德如阳”的太阳精神,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中的“神鸟”形象,上德如流水的得意文脉,抽象出“太阳”“神鸟”“滴水”的图腾元素,并赋予不同的色彩区分各学科中心的功能区域。
装饰标识与医学中心的对应性
Medical Mall城市医疗综合体
城市空间综合体 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医院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北地块为规划妇女儿童中心(400床)、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教育培训中心及科研发展用地,南侧地块为新建城北医院综合院区。南北地块之间原为一条规划道路,通过优化论证,将道路取消,形成城市广场。南北院区通过连廊,紧密连接,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撑的大医疗集群。妇儿院区与综合院区通过城市广场联系,纳入城市性的人文展示、景观休闲、商业服务等空间,并提供具有开放性的城市活动场所。城市广场也是两个院区联系的弹性空间,保证院区医疗功能的完整性。同时,城市广场也作为区域应急疏散通道,在特殊情况下与医院共同为城市提供安全避难场所。
院区内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交通综合体 医院作为功能流线复杂的城市建筑,与交通类建筑有着一定的共性特征,立体交通在交通类建筑中广泛使用,如机场的出发层与到达层分属不同的标高层次。本案例采用立体交通理念,利用场地内的自然地形高差,根据城市道路特征及建筑功能需求分区设置各交通区,形成院前立体景观交通广场。沿城市道路设置各交通分区入口,沿院内匝道设置各门诊中心入口,临停车量与入院车量有序分流,分区、分时控制,综合疏导院区交通。
场地自东侧泰山路与西侧太行山路存在高差,太行山路较泰山路低4米左右。本案利用地形高差,在医院前区形成立体景观交通广场。由太行山路向上缓坡,形成步行入口交通区,向下缓坡形成车行循环交通区。车辆入院后在院区内部形成较长匝道,在地面层形成类似于机场出发层的临停循环交通区,病患下车后,直接抵达地面层平台,进入专科门诊中心。车辆也可以通过向下的缓坡直接进入半开敞的地下层,在地下层设置下沉式循环交通区,较长的院内匝道使医院内部与城市交通得到缓冲。循环交通区接驳地下停车场,患者及家属可以方便地停放车辆和接送患者。
类似机场出发层的循环临停体系
类似机场到达层的地下交通体系
急诊车辆通过专用通道直接入院至抢救区域,完成进入式抢救,急诊中心与手术中心垂直布置,配合空中救援平台,形成多维度的抢救体系。沿泰山路出入口高峰时间段仅作为院区出口,通过院区内部跨越丁字路口,汇入泰山路主干道。立体景观交通广场无缝衔接医院与城市,形成宏观尺度的城市“大交通”体系。
独立的急诊交通循环体系
城市功能综合体 城市医疗综合体是现代医院发展的趋势,大众对医疗环境的高要求和对增值医疗的需求也带来医院与商业结合的契机。可以看到,多元化商业元素与泛医疗服务产业大面积在医院出现,以满足患者甚至市民的人性化服务需求。医院与“Shopping Mall”结合,形成“Medical Mall”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医院不单是就医服务性载体,也承担了公共的综合服务功能。
本案例充分考虑医院中的商业功能,城市广场引入丰富多元的业态形式,纳入餐饮、零售、健身等综合服务内容,与横向的医疗服务街贯穿,形成具有商业活力的空间氛围,打造区域中央广场,激活城市活力,形成MEDICAL MALL城市医疗综合体。住院部分护理单元通过横向的空中服务街连接,形成护理单元之间的共享空间,真正做到服务以患者为核心,管理以医务为核心,为患者创造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为医务人员创造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Medical Mall”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门诊服务大厅则更多承担城市性的公共服务与展示活动,是展示医院形象与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打造健康活力的城市客厅。
“城市客厅”—门诊服务大厅效果图
建筑创意的落地性技术措施
有人抬头看见月亮,也有人低头看见地上的六便士。一个好医院设计除了先进的设计理念、优秀的建筑创意,也需要扎实的落地性技术措施作为支撑。在本项目中有很多独特的建筑创意、先进的医疗理念带来的技术难点都需要用可行的建筑科学和技术进行解决。
大空间构想和技术实施 门诊服务大厅既是本项目的主要建筑入口大厅,也是城市医疗综合体的城市客厅,它不仅容纳了医疗服务,而且兼有商业中庭、艺术展厅等功能。设计构想提出开敞无柱的公共空间,赋予其轻盈通透的空间特点。从技术措施上,结构形式采用开洞大跨度网架结构,网架洞口为最大边长为31.1米×29.5米的半椭圆,网架高度为3米,网架杆件采用Q355B热轧无缝圆钢管。室内有吊顶部分采用双层开口网架,网架内部可设置设备管线,可有效利用网架的高度。大厅屋盖结构形式新颖,受力合理,有效实现了结构与建筑的协调统一。
门诊大厅结构与建筑的协调统一
屋顶采光顶采用单层钢梁,结构简洁、通透。同时为了增加大厅的采光性能,对屋顶采光顶不同的结构形式进行比较,通过减小主次檩的龙骨宽度,来弱化龙骨对光线的影响,增大采光顶的通透率。
屋顶采光顶的结构形式对比
参数化表皮的技术实施 织物幕墙是一种新型幕墙的表达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具有丰富的建筑外立面形象,能控制炫光的同时,又兼具自然采光(环保节能),室内视野通透等特点。本项目里的空中公共交往服务空间,以“织物”表皮塑造,材料可透气并有一定的透光率,作为建筑西侧遮阳为主装饰性表皮,降低建筑物能耗。根据织物幕墙特性,对本项目生成逻辑如下图步骤:
参数化逻辑生成的织物幕墙
大型医院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第五代医院”以医学中心分化了竖向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让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在各个中心内完成诊疗活动。同时,注重更为高效便捷的水平交通组织,加强各个中心的物资联动。本项目规划“气动物流+AGV机器人物流”的复合物流模式,弹性应对医院未来发展与升级需求。在业务能力方面,气动物流一般用于运输质量轻、体积小的物品,具有速度快、噪音小、运输距离长、使用频率高、占用空间小等优点。但气动物流由于承载容器小、载重量轻,本案中气动物流主要作为医院的核心功能区间物流系统,保证核心医疗效率。
AGV机器人物流系统既可以单独完成物流任务的派送,群体物流车构成全院物流体系,又可以弹性化、柔性化、智能化的适应物流的动态需要。AGV需要与水平展开的各医学中心的竖向专用电梯、污物电梯相连,因此需要合理的解决水平向的运输通道。本案综合各层条件,在6.6m高的地下一层规划AGV机器人专用夹层,既不影响设备管道的布置和安装也能保证AGV小车不受干扰地完成物资水平转运。
AGV轨道小车的通道剖面与路径设计
小结
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医院以“第五代医院”理念为主导,从建筑设计出发组织全新的医疗流程,借鉴交通建筑综合规划内外交通,并通过建筑师视野下的综合性技术控制,实现了以外科、抢救、综合医疗技术平台和大科室医学中心相结合,集医疗服务体系、保障支撑体系、管理集成体系、技术集成体系为一体的MDT模式下的“第五代”综合性医学中心。
编辑:侯立萍
限制与突破:复杂地形下的医院设计
建筑视界
案例
聚焦
业界